排脂減肥產品難減磅 可致肚瀉失禁

健康資訊

發布時間: 2018/03/26 12:41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46

分享:

分享:

香港營養學會會長張智良表示,吃了排油丸再暴食高脂肪食物,不但難以分解,更可能導致肚瀉、失禁。

復活節的長假期將至,又是吃大餐歡度佳節的時候。暴飲暴食可引致肥胖,一些人為了放肆飲食,會使用市面上聲稱可阻腸胃吸收油、澱粉質及糖的減肥產品,或聲稱加入食用纖維「難消化性糊精」的飲品。但營養師和醫生均指,這些產品可導致肚瀉,且效果未必明顯。

量小難見效 量大副作用多

香港營養學會會長、英國註冊營養師張智良指,一些產品賴以阻隔吸收的酵素阻斷劑(α-amylase inhibitor),亦可在部分豆類中也找到,而其阻礙澱粉吸收的程度多少,就要視乎其劑量。若劑量小,則沒有其所指的功效;若劑量較大,則有機會造成肚瀉、腹漲、肚內產生氣體以致放屁等情況,

若使用它們有效抑制腸胃中的消化酶,令營養沒被吸收,會被大腸中細菌發酵形成氣體及有機物質,吸引腸壁的水份至腸中,導致肚瀉。

類似臨床上病人不能正常地消化、吸收和因病需切除部分小腸的情況。

而另一種抑制胰脂解酵素,張智良認為,與排油丸抑制脂肪酶的活性的效果相似。他說,在低脂飲食下,食用排油丸的問題不大,但若大吃大喝,吃了排油丸再暴食脂肪高的食物,大量油份在腸胃未能分解,會造成潤滑作用,令肚瀉更嚴重,甚至失禁。

張智良指,若抑制劑的量小,效果就不明顯,但若劑量多,則有機會帶來較明顯副作用,

其效果較像是一個懲罰機制,因吃了高脂食物,而用肚瀉、放屁、失禁等尷尬的事來懲罰食用者。

但副作用一般較短暫。

有腸胃病 不宜使用

至於「難消化性糊精」,張指是以人工合成或將食物加熱,改變澱粉質結構而形成,

澱粉質的化學結構可透過加工去改變,令血糖升的速度有所不同,如炸薯條、薯蓉和焗薯,雖然同樣是薯仔,但因加熱方式不同,其升糖指數亦已不一樣。

而難消化性糊精就是將普通澱粉質轉化成人體消化不到的碳水化合物,與食用纖維相似,不能被吸收,升糖指數較低。其功效同樣視乎分量,但一般而言不會很顯著。

張說,市面上的產品很多都沒寫清楚上述成分的劑量多少,研究數據亦未必充分,飲食上較高脂、攝取澱粉質多的人士、腸易激綜合症患者、腸胃差、消化不良等人士應小心使用,因他們出現的副作用可能較明顯。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胡志遠指,坊間類似的產品很多,一般而言只是透過減慢吸收糖的速度,令升糖指數下降,而非完全不會吸收到糖;又或透過輕瀉達到效果。但他說,整體上人體的消化系統效率高,

我們的身體結構不容許自己進食後吸收不到當中養份,

故功效未必明顯,且因人而異。

他亦指,有功能性腸胃病的人士不應進食這類產品,並提醒目前未有可靠的科學根據支持這種產品對於腸道菌群的運作的影響。

【延伸閱讀】脫脂奶不是牛奶? 黃凱詩:脫脂奶是減肥好選擇

【延伸閱讀】黃凱詩:減肥也要補充鐵質 食蠔比黑木耳更高鐵

原文刊於《晴報》,標題經TOPick修改,原題為「『阻脂』減肥產品 恐致肚瀉」
晴報facebook